宗祠在华南地区的普及始于16世纪20年代的“大礼议”之争。1521年,明武宗正德皇帝死时无嗣,继位的嘉靖皇帝是他的堂兄弟。朝中大臣,大部分都认为维持皇帝血脉是至关重要的,因此,他们要求嘉靖皇帝以正德皇帝继子的身份奉祀他,名曰“继嗣”。但是,嘉靖哪里肯,他坚持要以“孝”的名义,来奉祀自己的亲生父亲兴献王,谓曰“继统”。到底是应该“继嗣”还是“继统”,嘉靖皇帝与朝臣们争论不休,几次因为在京师建兴献王庙而正面交锋,大部分朝臣在皇宫的左顺门集体下跪,伏阙苦谏,请求嘉靖皇帝改变初衷,不少人还因此被锦衣卫逮捕,并被廷杖。当时,朝中有五名官员是公开支持嘉靖皇帝的,而这五人中,就有三人来自珠江三角洲。
05-27 15:57
0人推荐
0人转推